“香头坟”村的传说
——先祖的英雄传奇
文 / 伍麦琪
我们去拜祭岭南伍氏始祖伍氓公祠。
我爸爸提议先去最近的“香头坟村”。这个村名很是怪异,正是:
青山有幸埋忠骨,小村何辜称坟头?
我爸将大家带到了香头坟村里,这村子姓李。爸爸找来四位年逾古稀的老李给大家讲故事。
这个故事是我们伍家的英雄祖先的传奇。
你要在场,保证听得耳朵都会动!
下面,最老的老李太爷开讲了:
伍氓,你们家到岭南的第一代人,老家在河南汴梁,就是包公做龙图大学士的京城开封。他是宋徽宗宣和四年进士,北宋灭亡后,追随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宋高宗渡江。
高宗绍兴初年,伍氓公被皇上封为“上柱国”。(我爸爸说:宋代官制有时候有名无实,职位和职务分开;上柱国是右丞相职位,享受丞相待遇;氓公最后实在的职位是岭南镇守将军,相当于现在的广州军区江门军分区司令)。高宗八年,由于伍氓公陪皇帝到郊外去祭天,说了一些皇帝听起来不顺耳的忠言,被贬出京城,镇守岭南南恩州,驻所在现在的阳江市和恩平市交界。
我爸爸补充说,我们老祖宗伍氓同志改行当了武官(为南恩州镇守将),这儿已经是祖国的南疆海边了——爸爸说,唐宋**,若非皇帝刻骨愤恨,是不会将向来器重的大臣贬到岭南去的。可能他老人家说话的声音不大,否则必定再往南贬,只要再往南不足一百里,就跟寇准相爷或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一样被贬到雷州;当然也可能他老人家说得不是很难听,要不就准跟苏东坡一样从雷州再往南贬,贬过琼州海峡,到海南岛吃椰子去了。
不过,这样也够他老人家受了,过了南岭,就是传说中的“烟瘴之地”,别说“神马都是浮云”,那些“烟瘴浮云”是有毒的,吸入了就会死人。唐朝韩愈老夫子还没到,就先跟他哥哥的孙子韩湘子说了: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韩老夫子到了潮州,潮州很多鳄鱼,跑到岸上来吃人;韩老夫子写篇《祭鳄鱼文》,将鳄鱼赶到大海去了;他还办学校,亲自给当地的年轻人上课,精神倍儿棒,吃嘛嘛香,一口气跑五个山头,嘛事都没有,活蹦乱跳地回中原去了。
我们家老伍同志虽然也是读书人,还是宋高宗同志的爸爸宋徽宗宣和四年的进士出身,可没有韩老夫子命好,因为他当的是武官,除了处理当地的百越族时不时造个反,动不动闹个事,抢劫官府,杀死官差……等等正经事之外,还四处出差,检查边防,最典型的事迹,是在珠江支流(潭江)的出海口,建了个厓山军寨(级别跟及时雨宋江哥哥逃难去投奔的那朋友,小李广花荣,驻守的那清风寨同一级别),作为祖国南疆当时的第一道海上防线。回来之后,病倒,去世了。历史书上叫做“卒于官”,现在叫做“因公殉职”。
我家老祖奶奶,老麦太婆,带着两个弱冠年纪的儿子,从京城(浙江杭州)一路南来,给老伍同志处理后事,来到了新会斗洞的文章里(一个村子的名字),此地群山环抱,靠近江边,无良田美池桑竹之属,有平整开阔灌溉之便,风水相当的好,办理好老伍同志的后事之后,就定居于此。
老李太爷点头赞同,烟也抽过了,接着说:
伍隆起是伍氓第六代孙,生于南宋理宗宝庆元年(公元1225年),就在你们老伍的最古老祖家,当时属于新会县的斗洞绿围村,那村子今天属于我们台山市啦,就在进入台山必须经过的那条大江(珠江支流谭江)南岸边。
南宋最后一年,年初(1279年初),丞相陆秀夫与少傅张世杰,拥护幼主,即宋朝最后一个小皇帝赵昺驻扎新会县厓山,抗拒元军。伍隆起听说朝廷败退到了厓山,想起自己家高祖是大宋上柱国,世代为官,国恩深厚,国难当头岂能做缩头乌龟?他派人召集他父亲的旧部,并连夜开粮仓点视,共计有七万八千余石的稻谷,先用一部分来招募乡勇,每人发15石作为养家费用,总共得到千多名不怕死的敢死队队员;剩下的将近六万石稻谷,由潭江水路运送至军前支援,粮未运完,元朝大军已到,隆起公亲带台山敢死队,沿瓶山山脉急行军南下救驾,那**叫做“勤王”。
当初隆起公亲身押粮到厓山,想自己已不会官话(宋朝的普通话),就派最近几年才从家乡开封来的家丁谢文子代表自己去见皇帝。丞相陆秀夫问:“你是伍隆起何人?伍隆起何不自来面圣?”谢文子道:“我是伍隆起的细仔,因为家长不会官话,特命小人前来通报。”陆秀夫得知伍隆起是伍氓后裔,伍家世代为官,**居住在当地,熟悉地理;又见谢文子身躯雄壮,声音响亮,对答如流,大喜,想“细仔”已经如此英雄,父亲更是了不起,就任命伍隆起为统制官。到第二天拜将时,见到伍隆起威武伟岸,兵器沉重,乡兵队列齐整,号令划一,更是放心,就任命他做左路先锋。
老李太爷抽了一根烟,又接着说:
伍隆起跟元兵接仗七阵,七战七胜,第七战几乎打到元军大帅张弘范马前,可惜无功而返(爸爸偷偷插话:这是夸张的手法,也叫夸嘴!)。当夜伍军大营被张弘范百倍大军重重围困(爸爸又说:岂非10万?),巡夜的谢文子虽英勇,却是双拳难敌四手,猛虎不及群狼,被活捉而去。张弘范亲自审讯,答应给谢文子“万户”的官职,条件是先杀伍隆起。谢文子是个卑鄙的贪心鬼,想到能当个比伍隆起还大的官,何必还要为苟延残喘的宋朝卖命?就连夜回到军中,刺杀伍隆起,割下他的头颅潜逃。第二天,陆秀夫听说伍隆起被刺,悲愤万分,收殓尸身,禀告杨太后(小皇帝赵昺之母),太后赐沉香木一块,令巧匠雕刻成伍隆起的头颅,安在尸身上续成全尸,回家安葬;陆秀夫下令追杀谢文子。第二次对阵,谢文子刚露面,伍军众将官万箭攒射,谢文子中箭落马,被生擒活捉。
我们大声欢呼,李老太爷得意地摸着胡须,接着说:
我们的太公叫李沃,是伍隆起公的副将,将谢文子押回来,就在坟前杀了他来生祭伍隆起。李沃太公以及谢文子的兄弟就在这里住下来,守墓。
因为隆起公用御赐沉香木雕成头颅续尸而葬,所以他的墓叫做“香头坟”,而守墓的是我们老李家,我们世代子孙不断,就有了现在这个“香头坟村”。大家看这村门楼,还是我们在香港的李树培翁捐建的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伍隆起墓1.jpg: